close
        老子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三章中說道: 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。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意思是聰明的人,應該既能正確認識別人,也能正確認識自己。

  同樣,基金投資人在對基金公司、基金經理、基金業績都有所瞭解的同時,也應仔細評估自身的特點和需求,以確認是否合適投資基金及如何更好地選擇基金。

  理財專家表示,不同的投資者背景不同、需求也不同,根據投資者的投資目標,期限,和投資個性不同,可以將大家投資需求分為不同類型。

  影響投資目標因素主要有本金安全、目前收入、本金增值生活中的階段/職位、年齡、和個人情況等。同樣擁有一百萬資產,如拿出其中五十萬來投資風險較高的基金,年輕或收入較豐厚的投資者認為50%的投入並不是很多;但對退休人員或對本金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,50%的投入就偏高。

  在投資期限方面,作為通用的原則,投資期限越短,越應該保守。如果你正年輕,投資目標是保障退休後的生活,你的投資期間較長,能承受較大的風險較大,那麼可採用逐步積累、定期投資的方式,因為你擁有更多的時間感受復利所給予的力量;但如果你即將退休,你的投資期限較短,能承受的風險較弱,對本金的安全就更為關注。

  另外,在選擇基金類型時,個人性格往往被忽略。你的個性是偏好靜還是喜好動?——這應該作為選擇產品類型的關鍵要素。一般來說,好靜者更喜好穩健型產品,而經常與刺激為伍者則更傾向於高風險產品。其實美國投資大師彼得·林奇就曾經說過,「對於投資,關鍵的器官是胃(英文中同容忍的意思)而不是大腦。」換句話說,你需要知道你能夠忍受自己的投資有多大的波動性。

 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指標,都是幫助投資者從實質上認清自身。一般的說,綜合這幾個方面就能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在弱市中能夠坦然面對淨值波動,畢竟只有清楚瞭解自己的人,才能通過在較長時間內持有基金獲取市場長期發展的收益。

財匯資訊提供,摘自:上海證券報
2008 / 08 / 04 星期一 10:3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an2268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